走进科学出版社:探讨出版行业创新发展模式
活动背景
当“互联网+”和“出版”相遇,会给整个出版业、消费者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化?
各种高新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出版领域,传统的以纸质为传播媒介的出版模式受到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影响,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越来越适应互联网阅读方式,其欣赏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的出版已经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以B2B、B2C、C2C、O2O为基本模式的“互联网+新闻出版”转型升级探索正在全行业深度展开。全国大部分图书、纸、期刊等新闻出版单位建有各类业务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优质存量资源数字化转换,信息资源聚集度显著提升。
与互联网融合较早的数字出版近年来也发展较快。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的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阅读率。
“互联网+”出版也完全解构了传统出版的规则,从选题策划、发行销售到营销推广,从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到微博、微信营销,新的改变和新的方法让传统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赢利模式的改变也让出版的节奏和效率变得越来越快。如众筹出版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众筹网、京东众筹、青橘众筹、淘宝众筹的出版项目分别为476项、121项、44项、22项。
“全媒体”成为图书出版的突出趋势和显著特征。相比于传统图书出版主要依靠图书销售和发行获得收入的模式,全媒体出版为传统出版带来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如数字出版收入、手机信息费分成、广告费分成、影视版权收入等新盈利模式,如《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蜗居》等一批畅销书的选题资源得到了全方位的开发,影视与出版联姻结出了累累硕果。
“互联网+”下的出版行业还会有哪些创新发展模式?各行业领域与出版业有怎样的跨界合作机会?本期的毕友我师社群名企行,将走进被誉为“科学家的出版社”“院士的摇篮”的科学出版社,一方面对标学习科学出版社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邀请各领域嘉宾一起探讨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及跨界融合机会。
活动安排
主题:走进科学出版社,探讨出版行业创新发展模式
时间:2016年12月15日(周四)下午14:30-17:30
地点:报名后短信通知
形式:参观企业+主题分享+互动交流
议程:
14:30-15:00 参观企业及合影
15:00-16:00 公司概况介绍及主题分享:深入了解科学出版社,对标学习先进经验
1)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企业如何实现从图书、期刊出版商到知识服务商的转变?
2)科学出版社的基本情况及最新动态:基于专家人才数据库的构想;
3)科学出版社的创新发展模式、案例及经验分享。
分享人:科学出版社成都公司总经理 杨岭
16:00-17:30 主题研讨及合作对接
1)探讨出版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2)对接各行业及领域与出版业的跨界合作。
参与对象
1、特邀主题相关领域的毕友导师及嘉宾;
2、“毕友我师”社群成员;
3、与主题相关领域研究者、实践者、探索者。
部分出席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法律专家、四川大学金融与法律研究所所长 周跃立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产业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所所长 杜义飞
九林教育副总经理 陈吉玉
四川方法数码科技公司董事长 王鹏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电子银行部总监 张炬
四川大惠至教育副校长 杨言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 总经理 冯明
樊登读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 潘嵩
……
企业简介
科学出版社是一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成立于1954年,累计出版了4万余种图书,出版期刊300多种,主要业务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数字出版、图书进出口等。
作为科技出版的“国家队”,科学出版社见证和记录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与成就,秉承“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传统宗旨,聚集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学者为主的作译者队伍,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被科学界誉为“科学家的出版社”“院士的摇篮”。华罗庚、钱学森、竺可桢、李四光等众多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功勋卓著的资深学者、院士的重要科研成果都通过科学出版社的书刊发表,铸就了这座“科学家的出版社”金字招牌。今天,越来越多活跃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也成为了科学出版社的作者、译者,与“科学人”一起谱写中国科技出版的光荣与梦想。
目前科学出版社已形成了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人文社科(H)为主要出版领域的业务架构,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